日日夜夜精品国产_亚洲a网_一级片在线免费观看视频_欧美精品一二三区_久久久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搜索 收藏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 理論學習 > 省委中心組學習

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在《時事報告·黨委中心組學習》發表署名文章: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 加快建設繁榮興盛的文化強省

時間:2024-07-05 來源:《時事報告·黨委中心組學習》 作者:安徽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

加快建設繁榮興盛的文化強省

 

中共安徽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文化關乎國本、國運。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是堅持“兩個結合”、推進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創新發展的思想結晶,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新時代新征程,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以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開拓進取、真抓實干,推動文化強省建設不斷邁出堅實步伐,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出安徽貢獻。

一、堅持思想引領,切實增強加快建設文化強省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習近平文化思想立足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從理論與實踐、歷史與現實、國內與國際結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時代我國文化建設舉什么旗、走什么路、堅持什么原則、實現什么目標等根本問題,既有文化理論觀點上的創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我們要從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高度,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切實增強加快建設文化強省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

(一)深刻指明了文化建設的戰略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內容;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我們黨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歷程中,始終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始終高度重視運用文化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進力量,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以思想文化新覺醒、理論創造新成果、文化建設新成就推動事業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系統謀劃和部署,推動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文化的地位不可替代,文化的作用更加凸顯。我們要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強化“一盤棋”思想,以強烈政治擔當和高度政治責任感,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關于文化建設的戰略部署。

(二)深刻指明了文化建設的使命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這是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對文化發展的必然要求,落腳點是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深入推進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提出新的文化使命,提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形態理論,從文明發展的高度指出了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方向,具有強大感召力和引領力。我們要深刻把握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奮斗和實踐中展現新氣象新作為。

(三)深刻指明了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堅定文化自信,就是堅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秉持開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堅持守正創新,就是堅守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守“兩個結合”的根本要求,堅守中國共產黨的文化領導權和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創新文化建設新思路、新話語、新機制、新形式,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真正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我們要牢牢把握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圍繞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方向和使命,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

(四)深刻指明了文化建設的著力重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著力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著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七個著力”,涵蓋新時代文化建設各個領域,既有宏觀層面的整體指導,又有具體層面的實踐路徑,為新時代文化建設明確了路線圖和任務書,具有明確的目標指向和極強的現實指導性,進一步指明了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著力重點。我們要牢牢把握“七個著力”的重大要求,努力開創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為全面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條件。

二、堅定文化自信,充分發揮安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優勢

安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異彩紛呈,成為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和中華文化傳承復興地,這是安徽建設文化強省的基礎所在、優勢所在,也是自信所在、底氣所在。

(一)起源早,綿延不絕。安徽是人類起源、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區域,繁昌人字洞、東至華龍洞等重要考古發現,表明中華文化在遠古時期就在這里孕育發展;蚌埠雙墩、含山凌家灘等新石器文化遺存,點亮了淮河文明、長江文明的曙光。特別是,凌家灘文化是良渚文化的前驅,凌家灘遺址是實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關鍵遺址。安徽文化始終與中國歷史進程同步,始終與中華文脈延續相一致,是五千多年文明史從未間斷的少數省份之一。悠久綿長的安徽文化標注了安徽在中國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中的獨特地位。

(二)多元化,開放包容。安徽既是南北交流的大通道、大舞臺,也是南北文化的過渡區、融合區,融通四海、博采眾長,形成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等特色文化。淮河文化源于淮水,崇尚自然;皖江文化山水浸潤,飄逸空靈;徽州文化根于崇山峻嶺,凝重厚實,共同構鑄了彰顯徽風皖韻的地域文化。絢麗多彩的文化在這里交相呼應,使安徽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的博物館。尤其是徽州文化崛起于南宋、鼎盛于明清,晚清開始向近代轉型,文成風、學成派、商成幫、俗成雅,涵蓋經、史、哲、醫、科、藝等諸多領域,既是中國傳統社會后期歷史的典型縮影,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典型標本。

(三)重思變,富于創新。創新向來是安徽文化的基因。《淮南子》第一次完整確定二十四節氣,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天下第一塘”安豐塘是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徽商打破重農抑商禁錮,稱雄明清商界三百多年,創下了“無徽不成鎮”“無徽不成商”的商業奇跡,在商界樹立了“徽駱駝”的形象,孕育了以敢為人先、吃苦耐勞、賈而好儒、崇尚契約、經世濟民等為主要共識的徽商精神,在中國商業文明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陳獨秀、胡適發新文化之先聲,開啟了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閘門。小崗村“大包干”猶如一聲春雷,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新時代量子信息、聚變能源、深空探測等眾多領域取得世界領先的原創成果。在漫長的文化演進中,江淮大地上一個個創新之舉,立時代潮頭、引風氣之先。

(四)叫得響,各領風騷。安徽文化流派紛呈,老莊文化對世界哲學發展影響深遠,建安文學開一代詩風,程朱理學登上中國哲學史的高峰,盛行明清三百年的桐城文派久負盛名,徽學與藏學、敦煌學并稱為中國三大地方顯學,徽州文書被譽為中國歷史文化的“第五大發現”,文房四寶名聞天下。徽劇是國粹京劇的前身,黃梅戲被譽為“中國的鄉村音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安徽為不同時期中華文明輪番演繹提供了重要舞臺。

(五)名人多,人杰地靈。自古以來,安徽學風昌盛、名人輩出,文壇才俊、藝苑名家、干吏能臣、富商巨賈數不勝數,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領域都產生過領軍人物,涌現出了管仲、老子、莊子等一批文化開源大師,曹操、華佗、包拯、朱熹、朱元璋等一批著名的歷史人物,近代又涌現出了李鴻章、劉銘傳、陳獨秀、胡適、鄧稼先、楊振寧等一大批名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文化育一方人,安徽是中國歷史人物最多的省份之一。

(六)基因紅,代代相傳。安徽是一片紅色熱土,記載了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走出了李克農、洪學智、皮定均等130位開國將軍,誕生了紅1軍、紅25軍、紅28軍等多支紅軍主力部隊,是中國革命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重要發源地,是新四軍主要集結地、軍部所在地,是華中敵后抗日重要戰場和指揮中心,是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等重大事件發生地,是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主戰場,鍛造形成了老區精神、大別山精神等,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擔負文化使命,加快建設繁榮興盛的文化強省

 當前,安徽發展呈現厚積薄發、動能強勁之勢,正處于大有可為的上升期、關鍵期。省委、省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系統謀劃和全面部署建設繁榮興盛的文化強省,出臺了《關于加快建設文化強省的指導意見》,統籌推進高揚思想旗幟和壯大主流輿論、保護文化遺產、打造文化精品、提升文化服務、發展文化產業“一梁五柱”,著力打造思想引領力強、輿論影響力強、文化感召力強、創作生產力強、文化供給力強、綜合競爭力強的文化強省。

(一)堅持以文鑄魂,扎實做好理論武裝的大文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兩個結合”的光輝典范。近年來,安徽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創新舉辦“舉旗幟·送理論”系列宣講活動,理論宣講連續四年實現中宣部全部獎項“滿堂紅”、蟬聯總數第一,大型融媒理論節目《理響新時代》獲評中國廣播電視大獎、全國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理論武裝工作不斷走深走實走心。我們將實施黨的創新理論鑄魂工程,開展理論學習提質增效行動,貫徹落實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規則》,建立健全集體研討、專題調研、實地學習、列席旁聽、互學共鑒、成果轉化等機制,引導黨員干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推動理論學習更系統更深入。實施黨的創新理論研究闡釋能力提升計劃,打造高端理論研討平臺、加強學術論壇品牌建設,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學院、新型智庫等作用,從中國式現代化的安徽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轉化為知識話語、研究范式、學術理論,推動研究闡釋更加體系化學理化。實施宣傳普及走深走實行動,出臺推動新時代理論宣講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持續開展“舉旗幟·送理論”專題宣講,創新開展網絡宣講,推出更多反映習近平總書記思想精髓和偉大情懷的融媒體作品,把黨的創新理論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融入老百姓的“柴米油鹽”中,澆灌到老百姓的“田間地頭”上,推動宣傳普及更有說服力感染力。

(二)堅持以文傳聲,扎實做好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大文章。歷史和實踐證明,輿論導向正確,就能凝聚人心、匯聚力量;輿論導向錯誤,就會動搖人心、瓦解斗志。我們將牢牢把握統一思想、凝聚力量這個中心環節,加強正面宣傳,壯大主流輿論,為安徽高質量發展加油鼓勁、樹好形象。唱響團結奮斗的主旋律,堅持以強信心為重點,統籌推進主題宣傳、形勢宣傳、政策宣傳、成就宣傳、典型宣傳,講清楚黨中央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部署要求,宣傳好安徽工作的亮點、變化和成效,全面展示安徽人民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的顯著成果,用充沛的好聲音激發團結奮斗的正能量。打好輿論引導的主動仗,堅持線上線下同步處置、快速處置,把“應對輿情”與“解決事情”結合起來,盯緊重大工作、重點領域、重要事項和敏感節點,加強監測預警,及時發現和處置風險隱患,牢牢掌握工作主動權。建強融合發展的主力軍,統籌各級各類媒體資源,在體制機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術等方面加快融合,著力打造“安徽視訊”“安徽時評”等新媒體品牌,扎實推進市、縣(區)融媒體中心建設,加快形成報、臺、網、端、微、屏全媒體同頻共振、同向發力的傳播格局,讓正能量產生大流量、好聲音成為最強音。

(三)堅持以文化人,扎實做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文章。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近年來,安徽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好人”李培生、胡曉春和給潛山野寨中學新考取軍校同學的重要回信精神,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改進創新精神文明建設,“中國好人榜”安徽上榜總數連續15年居全國第1,全國道德模范安徽入選總數居全國第1。我們將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在立精神支柱、樹價值標桿、育時代新人上持續用力。樹立鮮明的價值導向,大力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用好我省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特色資源,大力弘揚老區精神、大別山精神等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深化安徽地方黨史和革命精神研究,深化拓展“踐行核心價值、打造好人安徽”主題實踐,更好凝聚奮進力量。深化向上向善的道德風尚建設,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出臺安徽省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打造“榜樣”“心動安徽”等典型宣傳品牌,廣泛選樹宣傳時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不斷提高人民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推動全域全民的精神文明創建,更加突出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導向,更加注重群眾滿意度的提升,常態化組織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建工作,開展居民、家庭、單位、鄉風、城市文明提升“五大行動”,著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推動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

(四)堅持以文立信,扎實做好安徽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大文章。文化自信的底氣來自綿延不絕、經久不衰的中華文明。安徽優秀傳統文化是建設文化強省最大的優勢,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安徽擁有不可移動的國保單位文物175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6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99項、世界文化遺產3個,凌家灘遺址被認定為中華文明“古國時代”第一階段標志性遺址,武王墩墓是我國新世紀以來最重大的考古發掘項目。我們將堅持系統科學保護,推進凌家灘、繁昌人字洞、武王墩墓等重點考古發掘,加快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安徽段)、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安徽段)、鳳陽明中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重大項目建設,謀劃建設淮河文化、徽州文化等文化公園、華龍洞考古遺址公園,深入實施“千村萬幢”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程,推動歷史文脈保護與老百姓人居環境改善相得益彰。堅持深入挖掘傳承,實施徽學研究提升、徽州文書館藏、黃梅戲曲本典藏等工程,組織編纂《安徽文庫》,深入推進國家級徽州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建設,高標準建設安慶戲劇、宣城宣紙、亳州中醫藥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構建安徽名人、學術、文學、藝術、文物、非遺、建筑等標識體系,提升安徽文化的辨識度和影響力。堅持與時俱進創新,大力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推動文房四寶、蕪湖鐵畫、中醫藥等傳統技藝創新發展,加強黃梅戲、徽劇等地方戲曲傳承保護,培育壯大云演藝、云展覽、沉浸式體驗等新興業態,讓收藏在館庫里的文物“火起來”、讓陳列在江淮大地上的遺產“熱起來”、讓史書中的名人“活起來”,讓人民群眾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

(五)堅持以文興業,扎實做好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大文章。文化既是軟實力也是生產力。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大力實施“江淮文化名家”引育工程,推出了一批重點文藝項目,電視劇《覺醒年代》集齊國內電視劇類三大獎項、文學作品《九章》榮獲魯迅文學獎、紀錄片《大黃山》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我們將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統籌推進文藝創作、公共文化服務、文化產業發展,更好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為經濟社會發展賦能增效。繁榮發展文藝事業突出成高原、起高峰,大力實施重點文藝項目、戲劇創作孵化計劃,探索重大文藝創作“揭榜掛帥”機制,完善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現實題材等專項創作規劃,謀劃創作《千年徽州》《桐城一派》《天河壯歌》等文藝作品,努力推出更多彰顯徽風皖韻、能夠在全國“出圈”的優秀文藝作品。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突出標準化、均等化,大力實施重點文化標識工程、公共文化空間工程、文化惠民工程,優化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布局、資源配置和運行機制,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均衡性和可及性,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培育壯大文化產業突出全鏈條、強龍頭,大力實施文化產業倍增工程,做強做優文化企業,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加快打造一批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文創IP。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旅游新高地建設、鄉村休閑旅游精品示范、旅游能級提升、旅游消費促進、旅游品牌傳播、旅游服務升級“六大工程”,加快建設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

(六)堅持以文互鑒,扎實做好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大文章。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近年來,我省國際傳播效能持續提升,外國人講安徽故事大賽、海外華文媒體安徽行、“美好安徽與世界對話”和“大黃山全球推廣”等對外宣傳活動,有力彰顯了安徽良好對外形象。我們將積極服務和融入國家大外宣戰略,努力講好中國式現代化安徽故事,助力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一方面把安徽聲音“傳出去”,拓寬國際傳播平臺渠道,打造全媒體國際傳播矩陣,推動“魅力安徽”“中國安徽之聲”“看安徽”等外宣窗口向“一帶一路”沿線、RCEP地區和國家延伸,推出更多符合國外受眾喜好、社交平臺特點的外宣產品,立體展現安徽的綠水青山、人文風情、發展畫面和百姓生活。另一方面把國際賓客“請進來”,深入實施“引客入皖”行動,高質量辦好美好安徽與世界對話、大黃山全球推廣、中國非遺傳統技藝大展等節慶項目,舉辦一批國際會議、國際論壇、國際賽事等重大活動,吸引四方賓客來皖感受安徽文化魅力。

四、凝聚工作合力,為推進文化強省建設提供堅強保障

建設文化強省的目標已經明確,現在的關鍵是堅定不移埋頭干,久久為功抓落實。我們將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強化組織領導、政策支持、人才支撐,形成強大工作合力。

(一)擰緊責任鏈條。推動各級黨委、政府把文化強省建設擺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做到同部署、同實施、同考核。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宣傳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工作機制。發揮宣傳思想文化戰線主力軍作用,全力推進重大項目、重要政策落地實施,建立檢測評估和督導落實機制,確保文化強省各項任務落到實處;發改、財政等部門在項目建設、資金投入等方面做好保障。強化督導檢查,把文化強省建設成效納入省委年度綜合考核、省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納入巡視巡察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專項檢查、專項督查,確保文化強省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二)深化改革創新。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創新體制機制,持續深化文藝院團改革,推動以管人、管事、管資產、管導向為重點的國有文化企業改革,制定重要崗位領導干部職位管理清單、重大事項管理清單、國有資產管理清單,優化干部管理流程,強化企業自主經營權,指導推動企業完善內控體系,推進合規管理。全面落實支持影視、網絡視聽、動漫等各項文化發展改革政策,配套完善財政扶持、金融支持、市場準入、人才保障、文化項目建設用地等保障性政策。充分發揮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省文化和數字創意產業投資基金引導作用,強化政府性融資擔保服務,加強政、銀、企合作,通過股權融資、產權融資、債券融資等手段,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向文化建設。健全文化要素市場運行機制,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合理流動,保障各類經營主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營造優良的文化產業發展環境。

(三)建強人才隊伍。加快建設繁榮興盛的文化強省,離不開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人才隊伍。結合省委4.0版人才政策,大力實施“江淮文化名家”引育工程,實施文學創作人才登峰行動、舞臺藝術人才固本行動、影視產業人才強基行動、出版傳媒人才提質行動、社科研究人才培優行動、新聞輿論人才引航行動,推動建設美術、戲劇、影視、創意設計產業學院,吸引集聚培養更多立場堅定、造詣深厚、影響廣泛的文藝名家、領軍人才,加大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力度,培養扶持更多傳承弘揚安徽文化、長期扎根基層的群眾文化工作者,努力造就一批高水平領軍人才和高層次文化人才。落實領導干部聯系人才隊伍機制,建立宣傳文化人才庫,依托省一站式人才服務平臺,為各類人才成長進步、創新創業搭建廣闊舞臺,營造尊才愛才的濃厚氛圍。

責任編輯:宋雁冰

執行編輯:高夢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颜值美女啪啪 | 成人视屏免费看 | 孕妇体内谢精满日本电影 | 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 91色琪琪电影亚洲精品久久 | 五月天堂av91久久久 | 毛片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一区www| 蜜桃网站免费 | 激情小说另类 | 女人裸体让男人桶全过程 | 精品一区二区亚洲 | 毛片在线看免费 | 欧美日韩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 成人爱情偷拍视频在线观看 | 黄色av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高清成人久久 |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 | h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吃奶 | 一级α片 | 欧美一区2区三区4区公司二百 | 欧美精品日日鲁夜夜添 | 国产精品av久久久久久网址 | 成人福利网 | 日韩视频一区在线 | 亚洲日本欧美 | 九九热这里只有精品8 | 国产亚洲精品网站 |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免费观看 | 亚洲日本韩国精品 | av国产片| 午夜视频大全 | 最新日韩中文字幕 | 国产成人精品二区 | 免费午夜视频 | 精品无吗乱吗av国产爱色 | 九九热视频免费 | 欧美日韩一区三区 | 日韩欧美高清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