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央媒看安徽 |《光明日報》關注安徽省長豐縣:“一瞅見這‘港’就心安!”
時間:2024-01-25 來源:“學習強國”安徽學習平臺 作者:
終于到“港”了!時針將將過了零點。
“安徽咋也恁冷!”打開車門,冷風“呼”一下灌進駕駛室,嗆得河南籍半掛車司機盧賓上下牙直打架。
他從“家當”里抽出條毛巾,裹上塊香皂,縮著脖子朝淋浴間一路小跑。一刻鐘工夫,“灰頭土臉”的老盧跟換了個人似的,“身上可得勁兒咧!”
“來碗面,多放辣。”習慣了“跟時間賽跑”的老盧,趕了一天路就墊吧了口面包,“可餓毀了”。
凌晨時分,周遭黑洞洞的,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下塘鎮皖能“油氣電氫服”一體化綜合能源港依舊為夜歸人留著燈。
“一瞅見這‘港’就心安!”
“為啥?”
“俺們貨車司機不怕‘跑’,就怕個‘等’。吃喝拉撒睡方方面面,在這‘港’全辦了,你說中不中?”嗦著面,老盧搭腔。
近年來,長豐縣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速,一批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此集聚,2023年全縣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產值超700億元。產業興旺帶來物流繁榮,可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誰來保障眾多貨車司機的工作生活需求?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長豐縣通過一線調研,結合全省能源綜合改革創新試點縣建設,統籌考慮選址、設計、功能等因素,建成“油氣電氫服”一體化綜合能源港。
“既能加油、加氣,還能充電、加氫,不僅可以‘一站式’解決司機對補能的差異化需求,完善的生活配套設施也讓能源港成為司機隨時可以停靠的溫暖港灣。”能源港站長賈宏偉說。
“環保著呢!”賈宏偉話里透著驕傲,該能源港單日最大可滿足2000輛燃油車、80臺次氫能公交、576臺次充電車輛、300臺次換電車輛的供能需求,“與傳統加油站相比,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約16647噸,折合標煤約6658噸,相當于減少7230輛油車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哩!”
吃飽喝足,老盧美美地睡了一覺。第二天一早,趁著裝貨的工夫,他在能源港添置了些“家當”,準備開路。
“這趟上哪兒,盧師傅?”“上陜西,約摸晚上就到了!”老盧咧嘴一笑,陽光下,半掛上兩排嶄新的新能源汽車锃亮锃亮的。
責任編輯:李 悅
執行編輯:柏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