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收藏
“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 · 黨代表說”廣播電視宣講(四十二)
時間:2022-12-14 來源:“學習強國”安徽學習平臺 作者:
編者按
橙黃橘綠,丹桂飄香;九州同慶,四海歡歌。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0月16日至10月22日在北京隆重召開。
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中共安徽省委講師團、安徽廣播電視臺聯合舉辦“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黨代表說”廣播電視宣講,邀請安徽省出席黨的二十大代表分享親身經歷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義的大會盛況,分享親耳聆聽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上的報告的心得體會,分享見證過去5年工作和新時代10年偉大變革的深刻感悟,分享展望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把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宏偉藍圖轉化為美好現實的堅定信心,著力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合到崗位中、體現到行動上、具體到實踐里,滿懷信心豪情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安徽力量。
從11月1日起,“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黨代表說”廣播電視宣講,在“學習強國”安徽學習平臺“總書記思想在安徽”頻道,安徽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FM103.6上午8:00、中午12:00、下午18:00及安徽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相關欄目播出,可通過“學習強國”安徽學習平臺、“學習強國”APP——電臺——聽廣播——安徽之聲、安徽衛視ATV客戶端——直播——廣播——綜合廣播、安徽衛視在線收聽收看。
深學細悟篤行黨的二十大精神
讓綠色發展的“海螺號”更清亮
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黨的二十大代表孫小穎,現任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寧國水泥廠生產技術處副處長。今天由我來宣講“深學細悟篤行黨的二十大精神,讓綠色發展的‘海螺號’更清亮”。
黨的二十大是一次高舉旗幟、凝聚力量、團結奮進的大會,為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指明了前進方向、確立了行動指南。作為一名來自生產一線的黨代表,能夠親歷這一歷史性盛會,親耳聆聽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重要報告,感到無比激動、無比振奮!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作為基礎建材行業領軍企業,海螺集團秉承“為人類創造未來的生活空間”的經營理念,堅持創新驅動、數字賦能、綠色轉型,厚植發展優勢,勇闖發展新路,拓展工業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領域,強力攻堅碳中和,產業轉型升級提速增效,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連續4年進入世界500強榜單,為全省乃至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2002年,滿載著對建材行業的熱愛和憧憬,我來到了安徽這片熱土,有幸成為了海螺集團的一員。從業20年來,在黨組織的關心培養下,我先后在生產線巡檢、中央控制室操作員、磨機技術主管等多個崗位鍛煉學習。作為黨的二十大代表,未來我將繼續奮戰在產業發展第一線,立足崗位、埋頭苦干,努力鉆研新裝備、新技術的研究開發、推廣應用,以實際行動助推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一是堅持黨建領航,切實增強黨組織凝聚力。依托“讓黨建成為看得見的生產力”“三保活動”等品牌,帶領支部黨員積極探索黨建工作新思路、新方法,著力促進“黨建+業務”一體推動、深度融合、同向發力。
二是堅持綠色發展,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作為一名企業技術骨干,我始終秉承綠色發展理念,堅持學用相長,練就過硬本領,帶領團隊先后參與實施了水泥磨輥壓機聯合粉磨系統節能技改、篦冷機升級改造、水泥包裝發運系統優化技改、數字化礦山智能系統改造、發電廢水零排廢等項目30余項。截至目前,累計為企業節約用電約2.98億度,累計降低成本約1.9億元,為全方位打造排放更低、消耗更少、產出更高的綠色海螺作出不懈努力。
三是堅持以老帶新,助力青年員工成長成才。多年來,我充分發揮海螺人“傳、幫、帶”的優秀傳統,堅持把自己和團隊在工藝、調度、統計、工程等系統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給新生代,常態化開展一對一、手把手教學,著力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隊伍。
唯有矢志不渝、篤行不怠,方能不負時代、不負人民。新征程上,我們將更加緊密團結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奮勇爭先的精氣神奮力吹響綠色發展的“海螺號”!
宣講代表
孫小穎同志,現任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寧國水泥廠生產技術處副處長、生產綜合黨支部書記,黨的二十大代表。多年來,奮戰在產業發展第一線,立足崗位、埋頭苦干,帶領團隊參與實施了篦冷機升級改造、數字化礦山智能系統改造、發電廢水零排廢等項目30余項,其中“一線4000t/d熟料水泥生產線綜合技改工程”項目獲得中國建材工程建設協會優秀工程設計二等獎,以實際行動助推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先后榮獲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寧國水泥廠先進個人、安徽海螺集團科技創新獎表彰獎、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中共安徽省委講師團、安徽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
責任編輯:張緒梅 高林
執行編輯:柏堯